非常荣幸的听到乔建中教授给我们的讲座,20世纪的民族管弦乐队与民族音乐史的有关知识,乔教授站在一种专业领域的高度上讲解这使我们对20世纪的民族管弦乐和同时代的民族音乐史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20世纪是一个重要的时代,特别是20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的科学、文化、艺术都有很大的提高,这是一个全面的由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的一个时期。1900年以前的音乐可以说是传统音乐一统天下,这样说的原因在这个时期社会处于一种极其稳定的封建闭关锁国的时代,与外界的接触非常少,所以说这时的音乐是传统音乐一统先下是。一百年过去了,正如社会的发展一样,音乐领域中中国音乐也开始向现代音乐转变。
1900年前的传统音乐主要是由:民间歌曲、说唱、民间乐器、戏曲和一些少数民族的音乐组成。1900年以后曾志敏先生等人国外留学回来以后首先从小学堂开始进行渗透,开始办“学堂乐歌”将西方的一些音乐元素融入中国传统音乐中。从这之后中国音乐的而组成就有了一些新的文化形式“20世纪新音乐”这种音乐显然是与西方专业音乐结合后的题材,在20世纪初出现三分天下的局面,即传统音乐、新音乐和西方音乐。在20世纪80年代以邓丽君为代表的流行乐又活跃起来,截止到这里是四分天下,紧接着在1985年以后又出现以谭盾、叶小刚、陈妮等一批年轻的作曲家又吸收了西方20世纪先锋派的音乐技巧来创造了一种叫新潮音乐,也就是现在的现代音乐。所以到1985年这里中国音乐不是一统天下而是五分天下。从这样一个历程来看,可以总结出中国音乐是不断从单一转向多元化的。
整个20世纪音乐的历史主要缠绕着“中西关系、古今关系、雅俗关系”这三大关系展开的,但是我们的音乐家审慎而有智慧的处理了迎面而来的这三种关系,当然在这当中也有一些经验和教训,总体来说我们的音乐家还是目标一致的致力于由传统音乐向现代音乐的转换,最终为20世纪的中国文化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两件大事,一是全面系统的整理了存活于各民族、各地区的音乐遗址并将其编著成书正式出版,当时称为集成工程。二是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基底广泛吸收西方优秀文化创造出不同于传统音乐体裁风格的全新的音乐如歌曲、合唱、民族管弦乐等。从而使20世纪音乐结构发生全局性的转变。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是20世纪文化转型的标志之一,它是一种全新的乐种,全新的体裁。中国1924年成立的大同乐会是最早存在的比较完善的管弦乐队,他是在不断完善进步中走过来的,今天已经有上百个乐团活跃起来,而且积累了上百部优秀作品,称为世界上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乐队之一。对中国民族管弦乐队乐队的以后的发展道路、评价、当前人们对他的态度和今后的发展道路,乔教授给我们作了详细的讲解。
首先我们了解了在这之前对民族管弦乐做了哪些历史积累和文化准备。1、明清时期的宫廷乐队,这是一种贵族乐,用来祭祀、出行、狩猎、宴会等,乔教授还给我们展示了几件代表性乐器。2 锣鼓乐队主要有鼓、锣、钹等组成 如陕西云冈的云胜鼓。3 、民间的吹打乐队:由膜鸣鼓为代表的打击乐器和以唢呐、管子、笛子为主的吹奏乐器组成的乐队以打击乐器为主的是吹大乐队,以吹奏乐器为主的是鼓吹乐队。4、民间丝竹乐队:由拉弦、弹拨及笛笙等丝竹类乐器组成。5、 弦锁乐队:仅有拉弦和弹拨乐器组成的乐队如河南“板头曲”有筝、琵琶、三弦、四胡、檀板、嗡子等乐器组成。6、 民族戏曲乐队:分为文乐队和武乐队,绝大多数使用乐队伴奏。7 、民间曲艺乐队:大部分使用乐器伴奏。8 、宗教乐队:以吹打为主,如藏传佛教乐队。9、 各类单编音乐:即由一种乐器为主,如苗族的芦笙。10 、维吾尔族木卡姆乐队。 以上10种乐队为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产生做了一定的铺垫。
接下来乔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关于中国民族管弦乐的发展进程, 20世纪前期,萧友梅是传统乐队进行理论研究的第一人,但若想真正了解中国现代民族管弦乐的历史进程,必须从郑觐文说起,郑觐文先生率先发起组织“琴瑟乐社”,吸收不少琴家入会,互相交流,不久就在此基础上酝酿成立了大同乐会,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琴社而是以改造旧乐,创造新乐为目标的乐社,大同乐会还根据中国传统音乐改编了一批适合于这种新型乐队演奏的民族管弦乐合奏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由郑觐文等人根据琵琶曲《浔阳夜月》改编而成的民族管弦乐合奏《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的问世是中国管弦乐逐渐成熟的历史性标志,使中西音乐文化交流提升到另一高度。民间管弦乐队是一种民间的、自发性的、半业余的音乐同仁组织。
随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了“中央广播电台国乐队”,它的宗旨是采取西洋管弦乐队的组织法则。这是现代民族管弦乐队历史的又一次巨大的转变。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现代民族管弦乐队又走向了一个新的起点,1950年中国诸多专业民族乐团发展起来,如:中央歌舞剧团,70年代后香港、台湾、新加坡分别成立了本地本民族的管弦乐团,有香港的中乐团、台湾的台北市的立国乐团、新加坡华乐团等。总的来说1919—1949是一个初步发展的阶段,1949—1966是全面探索阶段,1966—1978是停滞阶段,1979至今是再度发展阶段。
民族管弦乐队在其80年的发展中,也总结出值得肯定的经验:(1)以传统音乐为根茎;(2)主动吸收西方乐队的有益因素,建民立本乐队的编制原则;(3)尊重实践,顺潮流而动,尽可能克服音乐文化建设上的“盲动主义”。最后乔教授还阐述了他自己对于民族管弦乐的看法:(1)民族管弦乐是以中国传统音乐为本的主导思想指引下组建并日益完善的;(2)理论准备不充分,经验性很强,缺乏系统性;(3)对指导思想的理解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十分清晰准确的;(4)建议”走出20世纪”,走出20世纪是在充分肯定20世纪的优秀成果下,积累经验,寻求和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可以在小范围内进行试验。
乔教授还教导我们要激励自己,并保持与这片沃土的亲密关系。紧密结合时代的发展为民族管弦乐的发展奉献一份力量!
文/音乐学 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