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我作出的选择毫不后悔,希望捐献骨髓能帮助处于病痛中那个男生。”她叫念可薇,是永利总站5856官方网站社会工作专业的一名2018级在读研究生。2019年的春天,对她而言是不平静的一段时光,她接到了中华骨髓库的通知:她和一位同她年纪相仿的男性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随后,她开始了一段不平凡的旅程……
意料之外,想象之中
与她约定专访的日子是下雨天,室外虽然寒冷,室内却是温暖的。“你们对造血干细胞移植都还不太了解吧?”采访伊始,她便向笔者抛出了这个问题。笔者坦言之前的确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知之甚少。在福大,很少见到相关知识的宣传,上一次福大捐献者的出现已经九年之久。2014年,还在读本科的她看到了中华骨髓库的宣传,便自愿申请入库。
谈及当时的心情,她笑到:“那时其实挺肤浅的,入库可以得到学分和礼物,而且觉得配型成功概率那么低,应该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吧。”但就在去年十二月,她接到红十字会的电话,通知她与一位患者初次配型成功,“红十字会在电话中说我有五个指标相符,之后就确定为高度配型,我也因此获得救助他人的机会。”这个结果在意料之外,又在想象之中,“依据我的了解,捐赠对象是一个与我年纪相仿的男生。但由于双盲政策,我并不清楚他的其他信息。我查找过资料,也问过其他骨髓捐赠者,已经预估到将要出现很多痛苦,但帮助他人的想法仍促使我做出这个决定。能帮助到有需要的人,对我来说很幸运!”不管过程怎样曲折复杂,历尽千帆过后,她仍选择奉献一份爱心,助力生命的延续。
心之所向,无问西东
相比于血液捐赠,骨髓捐赠较为复杂。捐赠者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前期准备,捐赠者将提前注射动员剂以增加外周血内的造血干细胞数量,数日后进行骨髓捐赠。
“你在做出这项决定时,亲人朋友怎么看待呢?”笔者抛出大部分人关心的问题。
“我的好朋友认为骨髓移植虽然能帮助他人,但是更担心我的身体状况,他们是反对我做这件事的。而我的父母的态度摇摆不定,时而反对,时而支持。”但是可薇认为,她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她能自己做出决定。采访过程中,她的心态始终保持平静,她希望这个心态能一直保持到捐赠造血干细胞手术后。在即将到来的骨髓捐赠中,她的好友和父母将会陪同前往,但她却坦言不太希望父母陪护,“于公,我是做了一件好事,但于私,我对父母感到非常抱歉,因为他们一直都在担心我。”
善良无私、坚定不移,可薇是众多可爱可敬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中的其中一员,他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人生遭遇,但在面对家庭担忧和努力与死神抗争的血液病患者时,他们义无反顾的放下忧虑,一起为生命接力。善良是人文精神和优秀传统道德精神的传承,可薇的善良将带给血液病患者美满的生活,而坚守内心的善意,更是为社会留住了生命,留住了爱与希望。
爱与勇气,成就英雄
在我国,白血病的发病率在各种肿瘤疾病中高居第六,患者数量超过四百万,每年还在以三到四万的速度增长。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医疗条件下根治白血病的重要手段,是众多患者的救命稻草。但现状是,我国目前太缺乏骨髓捐赠的的相关普及与宣传,“敲骨吸髓”仍是许多人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刻板印象。因此,常常出现突发的拒捐状况。谈到这个问题,可薇坦言:“捐与不捐是个人的选择,每个人都有对自己生命本能的保护。但我觉如果做了配型后反悔,那么最好把配型的费用补偿给患者,他们本身就十分困难。”
其实,随着医学的进步,如今造血干细胞已不需要从骨髓中取得,只需从手臂上抽取外周血即可完成捐赠,副作用大大降低,绝大多数捐赠者大都可以在两周之后完全恢复。
“我想,当代大学生应该都和我一样,会有一些人文情怀和英雄主义。如果他们知道有这个机会与途径,应该都会愿意捐献,帮助他人的。” 谈到可能面对的风险,可薇表现得特别坦然:“我总觉得这么小的概率不会发生在我身上的。”同时,她倡导人文学院的同学们加入中华骨髓库,放下顾虑,勇于成为骨髓捐赠者的一员,为帮助他人贡献一份力量。
她用爱心去助力生命的延续,用“细胞”描绘生命绚丽的色彩,为素昧平生的“他”带去生的希望,开启涅槃重生的新起点。非亲缘基因配型相合的概率在三万分之一到一百万分之一之间,两个素昧平生的年轻人,因为生命的奇妙缘分产生了如此深厚的关联。有一部关于信念的电影中有这样一段话:“医学、法律、商业,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美丽、浪漫和爱,才是我们生活的意义。”把这段话送给每一个充满英雄情怀的人。
专访结束的时候,雨停了,阳光正洒在地上。
我院 文/周冠宁、苏义丰